「雪劍縱走」一直被眾多山友視為辛苦又難纏的縱走路線;除了缺乏穩定水源外,稜脈起伏劇烈、缺乏良好營地,全程還需背負重裝,且在四天的挑戰行程中,第一天就需從雪山登山口,爬升超過1700公尺來到雪山主峰,再風塵僕僕地來到翠池,是絕對硬斗的C級挑戰路線!(其他C+挑戰路線紀錄:絕無冷場的精彩冒險!「奇萊北壁下屏風山」)
行程規劃
Day 1 | 武陵農場→雪山登山口→雪山主峰→翠池山屋
雪山登山口(H2,140m) → 雪山東峰(H3,201m) → 三六九山莊 → 雪山主峰(H3,886m) → 翠池山屋
※建議全隊最遲於上午11點前抵達三六九山莊,領隊並檢視隊員海拔適應情況決定是否續行主峰與翠池
Day 2 | 翠池山屋→大劍山→油婆蘭營地
翠池山屋 → 翠池三叉山(H3,585m) → 完美谷營地 → 雪山西南峰 → 大劍山(H3,593m) → 油婆蘭營地
Day 3 | 油婆蘭營地 → 布伕奇寒山 → 佳陽山(H3,314m) 布伕奇寒山 → 油婆蘭營地
Day 4 | 油婆蘭營地 → 推論山 → 大小劍3.6K營地 → 天梯登山口 → 松茂水文站
Ps: 上山前一晚我們在前往武陵農場必經的南山村住宿,隆達民宿,老闆輕切,房間乾淨、收費合理,通鋪一人$500,而且棉被超暖,一夜好眠👍
|🏡隆達民宿 (03-980-9126)
|宜蘭縣大同鄉泰雅路七段137號267
⚠️注意事項
※一日由雪山登山口至翠池,海拔爬升超過1700公尺,需特別注意高度適應情況,由翠池至大劍山,沿途路徑原始,一定要謹慎評估和結伴前往;下雨、連續大雨過後佳陽山、小劍山路徑踩點溼滑,不建議前往。
※水源:雪山線沿途皆有水源(七卡山莊、369山莊、8.6K黑森林水源、翠池山屋),但翠池至油婆蘭營地沿途無水源,須由翠池揹水,夏日一人約6公升,冬日一人約4-5公升,或自油婆蘭營地前箭竹水源處下切取水,來回約50分鐘。
※需事先向雪霸國家公園申請入園,於路線選擇處選”雪劍線”。

冒險紀實
- 【Day 1】 海拔1700公尺的驟升,奮力挺進雪山主峰
結束忙碌的一天,下班後換下西裝與襯衫,抓起大背包和夥伴直驅南下。夜裡奔馳在漆黑蜿蜒帶著霧雨的山路,我們熱絡著分享彼此生活和工作的遭遇,平時雖然身處不同部門,但透過山而凝聚在一起,山,成為我們彼此共同的強烈交集。
對於這次冬季四日雪劍縱走挑戰,雖然知道會非常辛苦,但心裡那股想上山的迫切、還有暫時切斷外界連結的雀躍,是滿心期待那來自大自然的療癒洗禮。
這次上山,適逢強烈冷氣團南下,氣象資訊顯示海拔3千以上溫度介於 -2~5度之間,低溫嚴寒下搭配需要露營重裝的雪山大小劍行程,真是又冷又熱血的冰火九重天。
也許是因為平日出發,加上適逢強烈寒流,本應擾攘的雪山主峰線異常的清幽,一路上只遇到零星登山客前往東峰或主峰,離開城市的庸碌,我們三人走在寧靜的登山路線感到非常自在,專注腳步與呼吸,同時讚嘆著沿途景觀,遙望著座落在遠方的北一段南湖中央尖。
低溫(大約攝氏五度)加上較高的負重,讓雙腿的疲累感直線上升,努力的登上雪山東峰,沒想到前往三六九山莊的途中已經出現微微抽筋的前兆,真是不妙。
我們在三六九的一片暖陽下快速準備午餐(吞下BCAA胺基酸以緩解肌肉不適),同時盤算著今天推進到翠池的可能性;從三六九山莊出發,踏上Z字型上升的金黃草坡,接入翠綠的雪山黑森林,正當我哀嚎著那即將抽筋的大腿、隊員丁君上氣不接下氣喘吁吁的同時,抬頭一看,忽然與森林中的長鬃山羊四目相接,那個片刻山羊彷彿溫柔的對著我們說:”加油,好嗎?”
午後暖陽自樹梢透出,穿梭在這片無人又美麗的森林中,我們放下時間的壓力,只用心體會這美好的當下氛圍。


意外地比預估還早抵達雪山圈谷,遙望聳立在天邊的主峰與盤據一旁的雄偉北稜角,雖然精神和體力已感疲憊,甚至認真評估著緊急紮營圈股的可能性,最後我們還是決定一鼓作氣登上主峰、踏過鞍部下切碎石坡到翠池。
3800公尺的海拔高度讓我們每步都走得氣喘吁吁,順著路線踩著殘雪緩緩上登,一步一步終於讓我們堅持到3886公尺的雪山主峰。

主峰上我們獨享著登頂喜悅,看著腳下壯觀的圈谷和遠方的群峰,不可置信成功挑戰一日雪山主峰,完成海拔1700公尺的猛烈爬升!循著前方迷幻的觀音圈,我們用飛行的視角、踩著稜線走向巨大的北稜角,在鞍部左轉下切,踩著鬆動的碎石一路陡下前往翠池。回頭看,巨大碎石坡上的隊友顯得如此渺小。 從主峰沿碎石坡下切途中,原本光禿禿的植披漸漸茂盛起來,長相奇異、充滿仙氣玉山圓柏成為路上的主角,傍晚暖陽灑在北稜角山壁上,色彩逐漸飽和成為黃澄澄的金色山脈,五點半抵達翠池時,我們先跟土地公輕聲打招呼,同時祈禱此行一切順利。
翠池的名字是「Siron Hagai」,語意為「石頭水池」,真切著描述翠池既粗獷而細膩的面貌;翠池旁有著全台灣最珍貴的玉山圓柏純林,各種長相奇特、蒼翠蓊鬱的玉山圓柏宛如守護神般圍繞著這充滿靈性的冰河遺跡。 卸下沉重的背包,鋪開睡墊與睡袋,打開高山瓦斯與爐頭,冰冷的空氣瞬間溫暖起來,我們用簡單的晚餐開心慶祝成功抵達翠池。 夜裡皎潔的月光穿透窗戶,圓滿的明月成了靜謐的夜燈,躲進睡袋平躺下來,隨著四肢的伸展,帶著大腿和腰部的肌肉酸楚,翻來覆去地在寒冷的空氣中睡著。


- 【Day 2】 翻越雪山的另一面,探訪金黃完美谷草原,登大劍山拔石中劍
凌晨天未亮,我們三人準時起來,準備早餐的同時一邊悉悉簌簌的整理裝備。 昨晚零下的低溫讓大家都睡不好,夜裡輾轉反覆,儘管包了兩層羊毛襪,腳掌依舊冷冰冰。 戴著頭燈出了山屋,呼出的熱氣瞬間凝成白霧,在銀白的月光下,我們鑽入翠池旁的玉山圓柏林中,低溫下身體還無法暖開,才一小段緩坡卻讓我走的氣喘吁吁;走在原始林徑中,周遭靜寂到只剩喘息和踩過枝葉的清脆聲響,不知不覺我們穿過森林,來到一片廣大的石瀑,接上稜線,讚嘆著前方日出破曉前的廣闊山景。


在雪山的背面,藏著多處大片的碎石瀑,是因為處於冰緣區的寒凍風化導致岩石碎裂成大小不同的碎稜塊,走在這原始的地貌,除了感受到以百年為單位的時間流逝,更有化身成山羊、融入到這片自然的錯覺;不斷地重複經過森林和碎石瀑後,我們來到翠池三叉山,在狹窄的山頂上讚嘆著群山的峻美;沿著稜線的起伏,經過了幾個山頭,探出樹叢時終於看見在大藍天下的金黃完美谷大草原。
和煦的陽光和帶著些微涼意的風,我們慵懶的在完美谷營地進行光合作用。 如果能從翠池帶著充足的飲水來完美谷紮營,一定是悠閒舒暢的野營體驗。

不過,望著遠方還看不見的大劍山,我們還必須趕快揹起行囊,登上雪山西南峰(H3,471m),再努力上下穿越幾座山,才能完成大劍山的征途。
近在眼前的雪山西南峰其實遠在天邊,必須翻越兩個假山頭才會抵達。 從雪山西南峰回望雪山主峰和北稜角,難以置信自己用雙腳一路翻山越嶺地走來。
中午時刻雲霧漸起,周遭逐漸被雲霧包圍,由雪山西南峰下切途中,我不斷查看著GPX地圖,盤算著海拔升降和與大劍山的距離;陡下陡上的山坡及厭世的箭竹林不斷削弱著體力,咬著牙喘著氣終於接上稜線、翻過等高線上最後一座假山頭,眼看大劍山的勝利近在咫尺,殊不知到了山頭看見的是另一段稜線,大劍山還在這段險惡稜線的600公尺遠,寒風中我們猛烈地在石瀑區爬升,巨大的石瀑中,石塊的直徑約與手臂相長,層層堆疊且坐落方向不一,不僅需要技巧,更擔心一不小心鬆動的石塊會砸到後方隊友,整個精神都是全神貫注的緊繃狀態,以為奮力一搏後就可享受在山頂的舒坦,殊不知大劍山再度擺了大家一道,通過石瀑區,在白茫茫的寒風中,幾乎是拖著腳步緩緩登上大劍山。
在雲霧中緩緩靠近大劍山三角點,赫然發現石堆中插著一把大劍,莫非是傳說中的石中劍?!
只有通過大劍山層層考驗的人,才有足夠的力量與勇氣將寶劍從石中一舉拔出!
從雪山翠池往大劍山的征途著實令我印象深刻,大劍山的張狂與沿途考驗,不愧為百岳排名十峻第六。
從大劍山往油婆蘭營地方向下山,接上大小劍傳統登山路線,沒想到一不注意,身後隊友突然消失在後方一片迷霧中,緊急地吹著哨音提醒著我們的方向,同時不斷回望白茫茫的山頭尋找丁君身影。

“我剛才在山頂切錯路線,循著路徑往下切才發現是一片峭壁!好在及時確認軌跡才沒有一直下切。”
丁君瞪大眼睛說著。
大劍山陡峭的稜線上,兩旁是近乎九十度的垂直斷崖與崩壁,要是持續往錯的方向下切,後果真的不敢設想,好在丁君警覺性夠高,及時查看軌跡與行進路線,才能及時修正,這也提醒我們上山準備GPS軌跡的重要!
從大劍山連續陡下的途中,我們走入了一片銀白世界 – 樹梢上厚厚的雪白霧淞,在路徑兩旁迎接我們,稍一擦身,霧淞飄然掉落,舞出浪漫的氛圍,原本該是金黃色的寬闊草原,此時換上了霜白冬裝,遠方雲霧讓山景若隱若現,穿梭在山徑中,場景如夢似幻。


雖然眼前風景是如此美麗,但大劍山的征途已耗盡我們體力,更擔心著營地缺水的問題;揹負重裝拖著沉重腳步,儘管只是平路,仍然走的疲憊不堪,心裡只想趕快抵達營地。 終於撐過最後一個緩上坡,我們在傍晚16:50抵達空無一人、白茫茫的油婆蘭營地,選了個良好平坦避風處,卸下裝備時終於也卸下心中大石。存著一絲希望,我們在營地四周搜尋其他隊伍留下的水瓶,卻不斷落空;本打算透過採集霧淞和殘雪來解決飲水問題,沒想到最後幸運的在下營地發現一桶超過5公升的水、欣喜若狂的歡呼著!真的非常感謝著這位留下珍貴水資源的大師兄,相信他們一定好人有好報!
在薄暮的昏暗光線中快速搭帳,零下2度的嚴寒讓我全身發抖,沒有任何食慾下,僅草草煮了熱茶,就躲進睡袋中昏沉睡去。半夜裡腰背又痠又痛的醒來,原來是充氣睡墊破洞漏氣了!皎潔的月光把帳篷照的透亮,帳內因為反潮而結霜,一旁的水袋也結冰,這一夜睡的寒冷難以入眠,一直到凌晨三點才又疲累地睡去。

<翻越雪山的另一面,銀白雪劍縱走> – 待續
- 精彩圖輯
